乙肝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肝脏炎症,是威胁我国人群健康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,传播途径多样,可通过密切接触、母婴、血液和性传播。90%感染者不会出现临床症状,而后,部分感染者可发展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或原发性肝癌,对健康危害大,因此实验室诊断至关重要。
关于乙肝的实验室诊断,乙肝两对半是很重要的一项实验室检查。实际上HBV的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,分别是HBsAg(乙肝表面抗原)、HBsAb(乙肝表面抗体);HBeAg(乙肝e抗原)、HBeAb(乙肝e抗体);HBcAg(乙肝核心抗原)、HBcAb(乙肝核心抗体)。由于HBcAg在血清中不易检出,所以只检测剩下的两对抗原抗体和一个单独的乙肝核心抗体,俗称两对半。
乙肝病毒有双层衣壳,表面抗原位于外衣壳、e抗原和核心抗原位于内衣壳,分别是HBV内衣壳蛋白的分泌型和结构型。乙肝HBV基因分型检测可以诊断识别常见的A-H乙肝HBV基因具体分型。我国主要分为A型、B型、C型、D型等。其中,A型易于转为慢性乙型肝炎,B型通常病程轻微,C型易发重症肝病,D型则表现为急性自限型乙型肝炎。而不同类型对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反应和疗效不同,因此,HBV基因分型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,可根据不同的基因型对乙型肝炎发展进行有效预测,从而达到对乙型肝炎良好的预防和控制。
名称 |
特性 |
HBsAg(乙肝表面抗原) |
位于乙肝病毒表面。因为在表面,所以是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最早出现,在急性肝炎潜伏期即可出现阳性。是乙肝早期诊断和普查的指标。 |
HBsAb(乙肝表面抗体) |
是机体针对乙肝表面抗原产生的抗体,是一种保护性抗体,可以暴揍表面抗原,所以在机体感染或接种乙肝疫苗后会出现。HBsAg和HBsAb一般不共存,共同阳性为少见模式,同时阳性可能是不同亚型重复感染或病患正处于血清转换期,即HBsAg消失,同时伴HBsAb出现。 |
HBeAg(乙肝e抗原) |
是一种可溶性抗原,主要存在于乙肝患者的外周血中,为病毒复制及传染性强的标志,一般比HBsAg稍晚。 |
HBeAb(乙肝e抗体) |
是机体针对HBeAg产生的抗体,一般出现于HBeAg转阴后,阳性表示患者处于急性肝炎恢复期,病毒复制水平低,传染性下降,病变趋于静止。HBeAg和HBeAb同时阳性对临床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,是目前临床上慢性乙肝治疗的近期目标。 |
HBcAb(乙肝核心抗体) |
是非保护性抗体,只是提醒你正在感染或者曾经感染,无论病毒是否被清除,HBcAb均为阳性,可持续数年。 |
乙肝两对半的常见组合
HBsAg |
HBsAb |
HBeAg |
HBeAb |
HBcAb |
意义 |
— |
— |
— |
— |
— |
未感染过乙肝,对乙肝病毒没有免疫力。 |
+ |
— |
— |
— |
— |
感染潜伏期后期或携带者,但感染性不强。 |
— |
+ |
— |
— |
— |
乙肝疫苗接种成功或感染乙肝康复具有免疫力。 |
— |
— |
+ |
— |
— |
乙肝非典型急性感染,但很少有单独阳性者。 |
— |
— |
— |
+ |
— |
一般HBeAg转阴后才会出现,提示感染趋向恢复,一般无传染性。 |
— |
— |
— |
— |
+ |
感染很早期或者既往感染过后恢复期。 |
+ |
— |
+ |
— |
— |
大二阳,病毒复制活跃,传染性强。 |
+ |
— |
— |
— |
+ |
小二阳,恢复期、传染性弱,长期持续易癌变。 |
— |
+ |
— |
+ |
— |
感染已恢复。 |
— |
+ |
— |
— |
+ |
恢二阳,乙肝恢复期,已有免疫力。 |
+ |
— |
+ |
— |
+ |
大三阳,存在感染且病毒复制活跃。 |
+ |
— |
— |
+ |
+ |
小三阳,恢复期、传染性弱、长期持续易癌变。 |
— |
+ |
— |
+ |
+ |
恢三阳,乙肝恢复期,已有免疫力。 |
— |
— |
+ |
+ |
+ |
乙肝病毒感染中期。 |
+ |
— |
+ |
+ |
+ |
急性乙肝感染趋向恢复,或者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。 |
关于“乙肝”的注意事项
1、大家一起学习工作和聚餐是否会感染?
答:日常的一般接触,例如握手、谈话、游泳是不传染的,同事同学一起吃饭导致感染的几率也不大,正确使用公筷就可以避免传染乙肝;若没有公筷,而自己口腔有伤口,例如口腔溃疡、拔牙后伤口未完全愈合,或者患有胃溃疡,就要尽量避免聚餐和在外就餐。
2、密切接触传播途径有哪些?
答:乙肝HBV-DNA阳性者的创伤出血、月经血、痔疮血污染环境;共用牙刷、口杯、毛巾和剃刀;HBV-DNA阳性者同婴儿密切接触,尤其是口喂小儿。
来 源:检验科
作 者:王婧迪
素 材:王婧迪
编辑排版:姜文文
审 核:张军梅 董强 郑慧颖 王良宏